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黑天鵝

「黑天鵝」是「天鵝湖」的變奏版,當白天鵝進化為黑天鵝,就意味著童話故事的旅程終結,進入一個黑白顛倒的「黑天鵝世代」。想一想我們的現實世界何嘗不是黑天鵝世代,再簡單的事情都會被很多東西、很多條件牽制,很多時候我們都存活於一片混頓感覺之中!如果白色代表純潔,那黑色大概是帶有一點點罪的感覺,它應該算是最神秘最深藏不露的顏色吧,所以黑天鵝應該帶一點深邃迷離的感覺。

本以為這是一個音樂劇,入場後才發現它只是用上音樂元素包裝而已,我覺得這樣子很不錯,因為在那個情歌氾濫的世代,如果還演唱大量歌曲去支撐架構可能會有點膩。而戲中的歌曲,都沒有交由作為歌手的prince演唱,大概是想帶出他的厭惡和對歌詞的不信任吧。未進場前,我對「黑天鵝」產生過很多聯想,曾經就將它與「黑天鵝效應」連在一起,期待著會有甚麼最不可能發生的事發生,例如甚麼反擊、逃亡等等,這當然只是我想得太多了,這件黑天鵝事件的核心在於真愛。

沒有愛作為基礎的事情會比較遜色和缺乏靈魂,對!我很信相這句說話,不是出於愛或由心出發的東西大多會不對勁。在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愛是十分簡單,好像除了性別外,就幾乎不帶任何條件,是一種純粹的美。而在黑天鵝世代中,一切都覆雜得讓人發瘋,就是摒除性別外,甚麼都能成就一段愛。那不就是現代愛情寫照嗎?因為我們的世界不再單純,當中一定不多不少存在著計算,真愛早被埋沒在一大堆條件之中,到最後發現原來大家都忘記甚麼是真愛。其實我也不太懂真愛是甚麼,是否很愛很愛就算「真愛」?是否「真愛」就可以不顧一切的去愛?甚麼為之不帶任何條件?一大堆沒答案的問號…誰怪我是現代人。

對於第一幕那場歌舞頗深刻,各人在devil的歌聲下舞動,情形就像我們在命運底下,只能像扯線公仔般被擺佈。我不想妄下定論prince對swan的是否算真愛,但也不禁的想,到底prince愛上swan,是否潛意識裡對現實反抗誘發出的一種行為呢?又是否對自由的一種寄情?其實很期待了解多些有關黑天鵝們那邊廂,總覺得他們的故事還有空間發展,為甚麼這些人要被詛咒呢?為甚麼他們是被遺棄的一群?我覺得編劇在這戲上不只光想說愛那麼少,現在這戲的舖陳我不能說讓我失望,但就是覺得有點側重某一方和缺少某些東西似的。但整體來說這個戲尚算不錯的,喜歡于逸堯的音樂和編曲,同時也喜歡文傑聰和陳康的演譯。



文:程圓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尋找熟悉感覺

我們對自己居住的城市似乎很熟悉,但同時又很陌生。在這方面戲劇可擔當一個怎樣的角色?

某一天晚上,當你乘搭港鐵,在月台上,圍繞著你身邊的乘客臉上有著相同的黑眼圈和疲倦的眼神—那是大家同樣被工作折磨了一整天而變得不成人形的臉孔,此時此刻,你很想擺脫他們。突然,你的視線停留在一張寫住《つづく,李香蘭》的海報上,你看著那些文字、那些相片時,雖然你不懂得那是甚麼,亦不知會是甚麼,卻勾起了心底裡某種熟悉的感覺—你的直覺告訴你,那裡有可以令你暫時逃離這個陌生世界的東西,於是你很想和它「發生關係」--於是拿起手提電話撥 27349009,一位擁有溫柔而沉靜聲音的接線生為你預留了一張戲票,而它便給你一個尋找那種熟悉感覺的機會。

又一個晚上,當你來到劇場門口,大堂早已站滿了人,你發現那些人竟全是你數星期前在月台上遇過的,但此刻他們的臉上,再也找不到那些被工作折磨得不成人形的痕跡,換上的是一對又一對充滿期待的眼睛。之後大家一起步入劇場,隔著觀眾席燈光熄滅,所有人便開始與台上的表演者同喜同悲、一同呼吸,空氣中暗暗滲出大家最私密的情懷,不知不覺間彼此在劇場裡連結起來。此時此刻,正是這個城市最寧靜的地方。當觀眾席的燈光再次亮起,觀眾的掌聲響起時,你或許己找到那種熟悉感覺的源頭,你很想跟人分享但又不知從何說起,突然在劇院的大門前,在黃昏的剩燈下,有一位穿著深藍色上班服,束起頭髮,戴上幼邊眼鏡的陌生女子;從她臉上曾被抹過的胭脂中,你推測她曾為則才的演出流過眼淚,然後你憑著不知從那裡來的勇氣走上前:「小姐,你係唔係啱啱睇完呢齣戲……」

原來,真正的戲劇,這一刻才發生。

上文摘自:
譚孔文,『「戲」語綿綿』,生‧活‧劇城中戲,一月至三月,2009,頁11。


有一天,拿起「城中戲」看到以上短文,頓時勾起我心中的想法。有些時候,當我眼見自己每月花在看戲身上的月結單,我都會想想到底有甚麼吸引我入劇場看戲呢?每次看戲後得到甚麼呢?每次進場前的確如上文所說,帶著期待。
看過上文後,喜歡作者細緻、帶點浪漫的描寫,的確道出了觀眾(我)進場前後的感覺。文中提到:「…勾起了心底裡某種熟悉的感覺—你的直覺告訴你,那裡有可以令你暫時逃離這個陌生世界的東西,於是你很想和它「發生關係」…」進場看一齣舞台劇,走進陌生的劇院,對於作為觀眾的我,那種熟悉的感覺是甚麼?舞台上發生的景象、似曾相識的畫面正正就能夠觸動人的心。事實上,人生當中發生過的事情實在太多,人有限的腦袋根本沒有辦法將所有記憶一一保留。有些記憶彷彿在生命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些記憶卻是久久不退,只要稍有觸踫,埋藏在心裡的新、舊感受就會立時湧上心頭,千絲萬縷、百感交集,都不知如何表達。我覺得舞台劇往往都能讓我們再次品嚐人生的不同滋味,甜、酸、苦、辣,悉隨尊便。對於我來說,熟悉的感覺就是這種牽引,牽引人回到過去,也牽引人到達一個全新且未親身到過的地方。如果仔細思索,每次看戲後都能找到許多對自己的啟發,這種對自己的探索非常有趣而且有益。劇場對於我來說,就是充滿這種很棒的吸引力﹗

小小觀眾
陳慶

沙沙聲:鯨魚背上的欲望

銳利如刀鋒、溫柔如羽毛、寂寞如深海、冷艷如薔薇、睿智如老人、狂傲如野馬…文字(或語言)的威力無邊拂遠,形形式式的…猛烈時可以摧毀世界 ,婉順時可以安撫心坎。我喜歡文字,尤其是中國文字,它的形態很美,每一個字背後都彷彿訴說著一個故事似的,讀它們是一種享受,就像在優閒的下午呷一口紅茶一樣。嗯…文字會帶領我飛翔,在浩瀚的天地間。


說了這麼多,是因為較早前看了前進進的「鯨魚背上的欲望」,它就是一套以文字為本的劇作,當中買家與賣家之間,都充斥著大量對白 (文字),演說不同的欲望。或者很多人都會覺得吃不消,可我深深為當中的文字魅力著迷,為那些如詩篇的獨白。這劇是戈爾德思的作品,本名為「在棉花田的孤寂」(in the solitude of cotton),劇本就如絮語如獨白如詩如畫般,沒有場景沒有時空的限制,在我來說,是一趟心靈欲望的旅程。


舞台的感覺晦暗不定,藍藍的燈光投射到薄薄的煙霧上,再配上黑黑的舞台,雖然未必能完全清楚的捕捉演員們的表情,可他們的身體語言很能充份的表達,很喜歡舞台這樣子呈現出來,因為它就如欲望一樣:看不清又深不見底,這設計跟主題很呼應。其實佈景服裝等都是其次,我覺得這個戲最重要的戲碼是對白,精彩的演譯會讓人跌入忘我的空間,忘掉一切周遭的事,只想專心致志的聆聽。


傳統上,買家和賣家這兩個角色會交由兩位演員擔綱,這次導演將他們平分給六位演員,且而還運用了國語和粵語兩種語言作為兩者的區別,可說是增加了新鮮感。個人來說,我比較喜歡國語組的賣家們,因為比較偏好動人的國語發音,且而他們的聲線很吸引,有讓人跌入深淵的感覺,就如欲望一樣是一種temptation,不能逃避,很想親近一下。當中很欣賞菲倚,她的聲線猶如醇酒一樣,有層次得讓人回味無窮。同時亦欣賞小莫,他的每個動作都是temptation,不是sexy那種,但就是很誘人。對!欲望就是這樣子,讓人又愛又恨。


在我心目中,欲望是一匹野馬,誰能真正馭駕它?當你以為自己穩穩的騎在它上面,真的是這樣嗎?它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並且主宰了我們很大程度的哀樂,我們有欲望因為我們自己的私心需要被滿足。承認欲望其實沒啥不妥,只要不要讓它大得把自己弄得抖不過氣,和把最美好的情操都吞噬就好了。在自己的世界裡,找尋自己開心的方式,其實可以很可愛。


我真的很喜歡這套劇,每一幕都很有張力,一句對白都精彩得讓人不想錯過。當細細嘴嚼那些對話,你會發現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解讀,每個人腦海中的圖畫都可以不一樣,是同性戀?是兩性關係?是男人的鬥爭?是女人的鬥爭?還是…?這就是文字的魅力。



文:程圓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香港話劇團。捕月魔君‧卡里古拉

卡繆的存在主義劇,《捕月魔君‧卡里古拉》。

看到以上介紹,怕嗎﹖

告訴大家,我很怕。

只是,最終我進場看了。發現……


原來拋開存在主義安心地當一套正劇或別人形容的悲劇來看,是如此吸引的。當中的戲劇張力,讓你不能有喘息機會,就像要我們與卡里古拉同在,感受他失去摯愛後的崩緊,要觀眾與他一起承受。


其實有幾幕看完心中總有些感覺,有非常絕對贊同,也有非常同情他的歪理。

第一幕開始沒多久,與財務大臣將生死與稅務的量度,你可以說卡里古拉這種邏輯推理很有問題,將兩樣不同價值的東西,放在一起,然他們卻充滿濃厚的共產思想,很記得不斷加稅增加國庫,這種資本主義極濃的所謂公平的賺錢方法,倒不如來個共產的好,直接宣佈某人死亡,再將其遺產收歸國有。會否作平均分配另作別論,但理論上,這是一種共產主義。卡里古拉在共黨人口中是帝國主義者,在卡里古拉心中,他還有一絲共產欲望存在。


觀乎作者卡繆生平,他在30年代前後曾加入共產黨,將這種共產思想加進若30年代產生的這個劇本,不難理解。
每次看或想起這一幕與財政大臣的對話,會心微笑之餘,都想鼓勵他這種共產思想。


還有聚餐的部份,不知大家有否發現一位老貴族名為莫利亞﹖似乎他的出場並無特別激進、出位演出去吸引你的注意力,可我總認為他在聚餐中被灌以毒藥的一刻是整個劇或是卡里古拉回來後崇尚的思想的一種摧毀首部曲。


卡里古拉帶著懷疑去看這個世界,結果害死了個垂垂老矣的忠臣。他殺死了一個待他好的人,也象徵著殺死了一種貴族階級,每個人都得勞動。

可另方面又表達了卡里古拉心深處緊封的一點愛,他在衝動過後,為莫利亞悲傷。
只是他亦開始懷疑他的邏輯、他的眼光、他的看法,他真的一切都對嗎﹖
唯一對的也許就是「死,是早晚的事」。


卡里古拉這個人內心太複雜,很難只靠一套劇兩個多小時時間看穿他,若簡單以愛來衡量,他是個不敢去愛的人,當失去了最愛的妹妹,他想隨她去吧﹖卻礙於作者並不支持自殺,而被迫被作者卡繆設局他殺,很奇怪的推想吧﹖思前想後,我接受我的想法,比較好過點。
在小詩人西比奧的愛下,他也狠狠地以睥視拒絕對方,就要自己一輩子留在孤寂,讓一眾人隨著他,似是要人體會生存的痛苦,死亡的快樂。卡繆,是想這樣嗎﹖


沙雷爾與卡里古拉這條對立線也特別有意思,記得沙雷爾說過他與卡里古拉是同類人,只是卡里古拉選擇將他的善惡都表露無遺,而沙雷爾就隱惡揚善,為的就是要世界和諧。
世界和諧,一個君王與一個政客之別,究竟在沙雷爾不再享受世界和諧之時,他會否像卡里古拉那樣搞出一切事故呢﹖
太多個可能性可以延伸了,沙雷爾這角色其實很有趣。


《捕月魔君‧卡里古拉》是一個很讚的整體演出,然重點不免又落在兩個挑起卡里古拉這艱難角色的辛偉強及邱廷輝身上。兩個cast我都看了。


強飾的卡里古拉充滿著一種粗獷與霸氣,就是一個君王的典範。他的卡里古拉在喪妹打擊後,整個人崩緊得幾近崩潰邊緣,幾次在台下看到這個卡里古拉,作為他的子民,我會很怕很怕,把我迫得接近牆角,他的一切命令莫敢不從。
強絕對是比較放心機在內心,這是顯而易見的。


邱輝演的卡里古拉則帶點孩子氣,這從他的一些細微動作可見,是一個年青、剛登位、經驗不足易於被擺佈的帝皇。很記得第一幕完前,與西比奧對話完後,坐在地上痛哭的身影。也很記得最後拼死抓住月光的一刻,月光。對於這個卡里古拉,既怕又同情,年紀輕輕承受這些,經歷會使人老了很多。


Rosa飾的皇后,很美,很有架勢。特別喜歡看她的感情戲,她的眼淚收放自如,見到她哭我也很想哭呢!>.<
唯一仍然不是很習慣是她的發聲,不太習慣她講對白的方式。



Bobby演的老人家莫利亞,很出色,第一幕一開,其實他已經在啦,但我要花了點時間,再聽到他的聲音才認出他呢!化妝厲害,他也很專業很老人家囉!^^


小龍演的西比奧算是中規中矩,可我發現自己認人認真失敗。我完全認不出小龍是之前看《雷雨》的二弟周沖 (沒記錯名字吧?),我要看回場刊,再加上圓的提醒才認出他。記得那時二弟的出場與唸一段關於自由的對白時是如何使人眼前一亮。


HKREP版的卡里古拉真的值得看,劇情流暢度適合港人,且當中又不乏思考,希望REP繼續帶給我們更多水準之作吧!已經開始期待下一個劇季。


是的,卡里古拉,我會當你是瘟疫,一場捍衛自由、思想,值得同情的病。


文:陳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