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聊齋新誌」演後座談會 24.11.2008

十九年前,「聊齋新誌」乍現於「灣仔劇團」的舞台上。這個劇是出自杜國威先生的手筆,在他芸芸作品中,這絕對稱得上是他其中一部作表。杜SIR寫這個劇本時正值八九民運期間,是有心是無意,無巧不成書地「聊齋新誌」是一個關於追求真理的故事,在詭異的包裝下帶出的是最崇高的素質。十九年後,這個經典又再一次重回舞台,除了有新CAST外,還有原班人馬上陣的CAST。在時間的練歷下,「灣仔劇團」已搖身變為「團劇團」,難能可貴的是當中的情未變。戲裡戲外,都延續著一些很多人都忘郤但又很寶貝的情操,由心地被他們感動了。

在十一月二十四日那晚,完場後有幸遇上了一場令人難忘的座談會。席上的杜SIR侃侃而談,天南地北的說盡一二事。聽完當晚的分享,我認為像「聊齋新誌」這一種戲是有必要存在,就像是白開水一樣,雖然看似淡而無味,但這是最基本的需要、最基本的幸福。由於當晚的內容太多太豐富,在這裡就只好節錄部份內容吧!

杜SIR:『「聊齋新誌」其實是為何偉龍而寫的,我跟他可以說是深交。第一套寫給他的戲是「情比哥堅」,這是一個很熱鬧、講述現代香港的趣劇,可是出來的反應很參齊。我們就說不如寫一個文鄒鄒的戲吧!於是乎就寫了「聊齋新誌」,這可算是我一個「鬥氣之作」。說來有點慚愧,因為我自己讀書時是修地理,而不是修中文科,所以對於要參考古人說話的模式對我來說不是一件易事。我裡面所寫的是有關東廠,當中的東西我需要小心去考據,如果當中對白的字句引用錯,不是屬於那個朝代,就會不好了。

何偉龍真的不愧當孫潛這個角色,每一次演出都會令人感動。他和三隻狐狸那段關係很觸動人心,因為他不是演戲,而是由心地當了劇中的演員是他的兒女,對他們很照顧。而他們又很敬重何偉龍,這一種雙向的關係,令到團隊精神或氣氛都很好。

當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電腦化,突間重溫這些最基本的真善美,有一種說不出的溫暖。我不可能再寫回這些東西了,因為我的內心已比從前覆雜。可是我不覺得這種戲老土,時代雖然不停的轉變,但怎樣轉也好,做人如果沒有了愛的感覺、沒有了愛心、沒有了正義感、沒有了真理…那做人又有啥意義呢?正如「聊齋新誌」裡面提到,有時做人也不及那些追求真理的狐狸,就是這麼樣一個訊息。』

文:陳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