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沙沙聲:香港話劇團2號舞台。虎豹別野

當初2008劇目一出,發現2號舞台有套名為「虎豹別野」,我想看到劇名大家一定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是「虎豹別野」而非「虎豹別墅」呢﹖此劇從開始到中段也沒提及,忽然一些往事,弟弟寫「墅」字少了個土,變成野,名字可能由此而來。

回憶起一些往事,整個故事劇情發展與回憶有著掛勾關係。

故事
一個人在海上,除了等死,就是在「嘆世界」。
某日某夜,一個走投無路的男人在海上被一個正在旅行的人救起-
旅人:「我要你帶我去一個地方。」
男人能仁(我也是看roadshow才知道男人叫能仁:「?」
旅人:「虎豹別墅。」
男人:「??」
於是,男人與旅人「???」地重遊這片奇石幻景,過程中令他看到不一樣的虎豹別墅、親人、他生活過的地方和自己-
男人:「從前我以為看見的,其實什麼也看不見。」
旅人:「It's beautiful!」


當旅人一次又一次叫能仁閉上眼睛,思索一下虎豹別墅究竟有什麼、長什麼樣子﹖能仁總想到一些與家人到那地方的一些點滴,表哥、阿姨、公公等……
回憶可以是件愉快而簡單的事,也可以是件舉步甚難的事,就看你是否願意去觸摸他。故事中的能仁就屬於後者,他不敢碰這些回憶,幸好有旅人,助他踏出每一步。
其實能仁就是我們看見的很多人,他可能賺很多錢,然,他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他被過去壓迫著。
只有面對,那些重擔才能逐樣放下,能仁就這樣循序漸進放下這些藏在身上的顧慮。
為什麼人不敢去回憶﹖很容易明白,但大家都不願去明白。把沒時間當了個藉口。

故事中有能仁的部份,當然也有建虎豹的主角胡文虎,全劇就以能仁的回憶,胡文虎先生四處漂泊賣藥,最後決定定居香港帶出安心與家的概念。
住在虎豹別墅附近的能仁一家就成了虎豹及萬金油花園的常客,這種不同年代的同一共通點交織,感覺很奇妙,也許令這兩個故事連在一起的就是虎豹別墅、賣藥、遊子……

穿插在此劇當中的是一個圓形像是望遠鏡的螢幕,當中有時是一些皮影畫、有時是一些老舊的香港照片,猜想是二、三十年代的香港,觀乎那時,雖然貧,可民風純樸,嗅出一種小島香,對待洋人,華人同聲同氣,特別愛那時的香港,似乎有很濃的情。

當這兒翻著舊照片,那頭又出現潘碧雲飾演的女人,在一個石屎森林裏,看著圍著她的高樓大廈在流血,聽回邱輝說,這好像是導演譚孔文的親身經歷,似乎被太現代的社會壓榨得人太厲害,使人害怕。沒錯,當一位老人說著自己可憐的情況,希望得到$200坐車到醫院探望有病的老婆,女人本來不信,可老人七情上面,心軟的女人想起自己的狀況,就傻傻的給了錢……停止,到這裏,我仍然覺得那老人是真的幫人了令自己沒錢,直到當他轉身,又用同番話語……

在舊香港,雖然也會有害群之馬,然我相信以上的情況在從前的香港十之八九出自真心,若非到山窮水盡,也不會問鄰居借錢,更不會矛然標會……

香港變成了國際大都會,那份情又是否隨著金錢財富之增多而散失﹖

當然我不希望是這樣,只是每天不絕的新聞好像這樣告訴我,於是我們必須從其他地方尋回那份情,那份中國傳統向來重視與驕傲的情。

看場刊時導演說他看到舊照片會很想走回這些黑白照片裏的路。

這正正也是我所喜愛的,不一定是照片裏的,只要是曾經的歷史遺址,我都愛走走,也許與導演一樣,想尋找那些人生活的情況,只要那種走過他們的路的感覺就夠。

《虎豹別野》的家與安心,你得到了多少﹖

導演以能仁的故事與胡文虎的故事穿插,開首時我看得有點摸不著頭腦,感覺有點零碎,很難抓住,像文學的散文與片段,就這樣呈視,愈看愈後,很多散落的星塵都慢慢連成一絲,很多真相忽然大白,也給了我一個小驚喜,到謝幕時,好看二字浮現腦中。

如邱輝說,若沒有前半的散落的鋪陳,就沒有最後給觀眾的一絲驚喜吧﹖這就是虎豹好看的地方﹖可我愛看虎豹,就愛看那份舊,那份情,那份家的感覺……還特別欣賞胡文虎先生對中國文化的念眷。

然而若前半部可以多一些聯繫,節奏快一點,可能觀眾不只覺得好看,而是很好看很喜歡吧﹖

若說虎豹穿梭了三十年代至七、八十香港的時空,並無不可,因劇情的發展去勢,讓我們看到這些香港的零碎,有胡文虎先生三十年代來港的經歷與賣藥小子(即公公)的一番對話、有黃健東演的表哥以許冠傑look出現,背景就播著Sam的「打雀英雄傳」見証著七十年代、再有八十年代的排隊買樓花……等……無意中都穿插著一些舊香港見聞,不是很有趣很回味嗎﹖可與不可,全憑觀眾的細味。

陳小思

沒有留言: